首頁 > 翼城風光

石四牌坊

2024-11-07
【字體:


? ??石牌樓,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重修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民國十四年(1925)。為明代監察御史史學遷所建。此坊造型獨特,整個石構件布滿了精美的雕刻,并以此成為山西地區明代石牌坊中的稀例。

????石牌樓構造特征為:臺明平面五邊形,四座臺明十字形對角分布。其上置牌坊石條臺座。明次坊石柱為方形抹角,置于臺座之上,柱子根部皆設有抱鼓石穩固柱身。明樓由頂到下的橫向拉接構件為明樓壓頭枋、題字板、平板枋、墊板、額枋及通間華替等。次樓由頂向下依次為壓頭枋、瓜柱、平板枋、墊板、額枋及通間華替。明樓四柱之間各類橫向拉接構件與明樓柱組成口字形封閉的圈梁結構,明樓柱與次樓之間的拉接構件又將次樓與明樓柱連成45°的放大角。不論從哪一方面看,均為四柱三樓,恰能起到十字街口四面貫通的作用。

? ??石牌樓四面額坊上的題字分別為“衡文金吳”、“澄清江漢”、“持斧畿甸”、“觀風西土”,意指史學遷為差欽巡按、監察御史期間督學江南,巡湖廣屯田,執法捕盜,觀察民情之事。

? ??石牌樓由下到上,由外至內,均有精美的雕刻,有人物200余人,雄獅70余尊。對主體瑞獸采用了圓雕、鏤空雕、半圓雕和平雕相結合的手法,使其主體突出,立體感極強。浮雕和平雕線條流暢自如,錯落有致,人物、鳥獸、花卉均形態各異,神形逼真,在構圖上獨具匠心,不落俗套。額枋雕刻內容均為二獅或五獅戲繡球。華替上均為“雙鳳朝陽”、“仙鶴戲水”,壓頭枋和次樓平板枋上以及主、次樓柱外側,均雕刻人物故事,次要部位多以花卉鳥獸填充其間。石柱下16塊抱鼓石的運用,既起了結構的加固作用,又使石坊的輪廓線更加優美,且具有襯托、裝飾效果。抱鼓石上雕造的或蹲或爬形態各異的子母石獅,給石坊增添了無限生氣。??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主辦單位: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版權所有 

承辦單位:翼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18010532號  網站標識碼:141022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翼城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晉公網安備 14102202000105號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認證標識